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:電動汽車的五大熱點前瞻
近年來,電動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,受到資本市場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。電動汽車代表著汽車行業的未來,這早已成為業界共識,但電動車在市場層面超越燃油車,卻被很多人認為尚需時日。




主要車企加強合作
主要車企的合作是為了迎合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趨勢。從全球市場來看,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從2011年5.1萬輛增長至2016年的91.4萬輛,5年時間銷量就增長16.9倍。
政策助推產業發展
出于改善城市空氣質量、扶植創新技術的目的,多國政府正在出臺政策普及電動車,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燃油車的發展,并推動汽車生產商轉向電動車生產。
原料戰愈演愈烈
隨著電動汽車市場不斷擴大,各企業也在積極搶占原料供應源頭。有業內擔憂原料將陷入供給不足的狀況。鈷的國際價格在最近兩年里上漲至3倍以上,鋰價格自2015年以來已漲了兩倍。電動車制造商為鞏固鋰的貨源,直接入股鋰礦公司似乎已成為最保險的方式。比如,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,以及長城汽車近年來都有類似的投資事件。


借力協同發展,共占技術制高點
世界新一輪科技發展將給汽車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和變化,李書福認為汽車行業發展未來方向就是電動化、智能化、輕型化和互聯網汽車,因此單憑一家企業的單打獨斗是難以在行業巨變的浪潮中存活下來。必須要協同發展,共同占領技術制高點。
中國電動汽車做大做強,車企全球化融合成趨勢
在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看來,目前吉利與戴姆勒最現實的合作領域是新能源汽車。
電動汽車的國際化發展需牢牢把控“兩個方向,一個核心”,即分別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兩個市場方向上拓展市場。以研發創新為核心,通過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,迎頭趕上未來電動汽車產業的革命性變革。


退役電池儲能應用潛力大
據業內研究機構預測,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報廢量將達32.2GWh。2017年9月,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科技部、工信部、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《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。明確提出,完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監管,開展對淘汰動力電池進行儲能梯次利用研究。
動力電池“再就業” 阻礙重重
回收市場尚未形成規模。
梯次利用尚未成熟。
市場缺乏價格標準。
國發能研院、綠能智庫獲悉,工信部下一步將推進標準體系建設,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和試點實施方案,并部署在全國啟動試點,積極探索技術經濟性強、資源環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市場模式。


電動車行駛到一定(或者充電次數到一定程度)年限肯定會面臨的問題——電池性能衰減
長時間使用后,電動車電池性能出現一定程度的衰減是正常的。目前國家規定,在質保期內,電池的性能衰減不能超過20%。否則,由廠家免費為車主更換電池。
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《關于2016-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(征求意見稿)》,明確汽車生產企業作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責任主體,負責動力電池的回收。
問題的關鍵在于,誰來承擔更換電池的成本
不過有一個好消息是,這些年動力電池的性能在提升,但成本在下降。例如,前幾年,電池成本占一輛電動車成本的50-60%,但現在已經下降到40%,未來有望進一步下降
看來,在選擇電動車時,動力電池的質保期還是越長越好。


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電動化,超級高速公路在設計中自然也考慮到這一點
該負責人還表示,浙江在創新的同時兼顧新技術、新材料的經濟適用性,使超級高速公路的建設具有示范性和可復制性。
未來,該公路還將支持自動駕駛
這條“超級高速公路”規劃為雙向6條車道,將全程配備太陽能電池板,從而實現為電動汽車進行自動充電。“超級高速公路”通車后,將大大改善兩座城市之間的交通狀況。

